悦读丨让圣洁的樱花远离战火
樱花,这种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的蔷薇科樱属植物,早在我国的盛唐时期,就绚烂地绽放于宫院廊庑、民舍田园。她以热烈与纯洁的象征,烘托着一个盛世华夏的伟岸英姿。为此,日本来大唐**者在深慕着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将樱花随着建筑、服饰、茶道和剑道一起带回了东瀛,后将樱花尊为“国花”。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樱花也被陷于罪恶的战火之中。曾几何时,在笔者与国人的心目中,樱花便被打上了“妖艳”、“淫邪”的烙印。但是,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抗日阻击战以后,一个发生在邳北地区的真实故事,却又彻底颠覆了我对日本“樱花”的偏念:她的枝头虽然弥漫着侵略者的硝烟,却依然如云似霞纯洁烂漫;正如圣洁高雅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在邳北那片神奇的土地上,黑褐色的泥土散发着芳香,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浸染着古今。且不说河流山川的古老传说,楚韵汉风的丰厚底蕴,也不谈大运河绕境而过所营造的风土人情,就是抗战初期这里对徐州会战的非凡贡献就足以让你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1938年春,这里成了台儿庄与禹王山主战场的指挥前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白崇禧、孙连仲、于学忠、卢汉等高级将领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战近在咫尺的矶谷、坂垣劲敌。蒋介石也曾来这里视察阵地,鼓舞士气;千万将士和支前民众也从这里渡过运河之水,浴血战场,生死御敌……。5月16日以后,这里却沦为日寇的铁蹄之下,但“抵御外辱、抗击日寇”的悲壮故事却还在延续着。其中,发生在台赵铁路一个火车站日军据点里的真实故事,更加显得巧合与精彩。
此时,台赵铁路这条最初由枣庄中兴煤炭中兴公司投资兴修、专门用于煤炭输出的专用线,一旦沦为日军之手,即便成为他们掠夺中国资源的运输大动脉。而日军在铁路线上设立的那个据点,则又象一个魔窟。据点内数十名日伪军,除了承担着保障列车正常运行的任务,还“维持”着一方的社会秩序。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就连自己的女同胞也成了他们肆意奸淫的玩偶。
据点里有位当地青年厨师,被维持会长推荐到了据点里。此人不光厨艺精湛,而且英俊潇洒,心地善良。一段时间之后,他对据点里的龌龊、肮脏以及受到的凌辱,引发了极大的抵触情绪。他对日军小队长尤以恨之入骨,却对一位日本女护士的惨遭蹂躏报以怜悯。多日之后,日本女护士的求援和他的善良终于碰撞出相知、相爱的火花……直至他们“东窗事发”。
最终,当地的青年厨师死里逃生。从此,他们天各一方,互无音讯。而在世界的冥冥之中,更加惊奇的故事还是发生了:1972年9月以后,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位日本访华团成员在访问台儿庄时,竟然根据他母亲的要求,专程来到三十多年前那座火车站据点的旧址,他查验方位、勘察残存,并要在当地寻访一位厨师,说那是他的亲生父亲……。
这个现实生活中戏剧性的巧合,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因此,我的创作欲望也愈加强烈。于是,长篇小说《樱花开了》的创作,就这样开始了。
据点里的那位本地青年厨师,成了小说的主人公汪龙山。而女主人公山崎樱子,无疑就是那位来自日本的女护士。她俊秀端庄、天真无邪,正象盛开的樱花:“无奇让人惊奇,无艳变得娇艳;叠弱成强,似春风依依。”然而,国家发动的侵华战争,将她反战的父母置于死地,又将她强征入伍,落入魔窟。在据点里唯独能够让她依赖和依托的就是那个中国青年厨师汪龙山了。他们心心相印,合力御敌;并以“樱花开了”为暗号,千方百计地阻止下破坏日伪军的活动,还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递送给地方抗日组织。从而演绎出一个个扣人心弦、起伏跌宕的动人故事。
2008年1月,长篇小说《樱花开了》出版发行后,赢得了社会各界读者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在侵略下反侵略的战争风火中,正义与人性是最有生命力的;山崎樱子下汪龙山的志同道合、情意深长,正是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共同意愿。从而歌颂了为正义而战的民族精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原主编程树瑧先生说:家乡人民,曾谱写出一曲曲保家卫国、抗日救亡的壮歌,但多半存留在史料上,能象《樱花开了》这样反映在文艺作品上,却寥寥无几。全军著名军旅作家、大型电视连续剧《沙场点兵》的编导黄国荣先生也写来长信,他说就山崎樱子与汪龙山的丰富素材,就已经构成了长篇小说的动人故事……。
不久前,经过几次修改的《樱花开了》,终于被北京电影艺术学院的唐宁宸、云石两位编剧改编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并刊发在了被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的《电影文学》杂志上(详见2019年第18期)。此时,我在欣喜之余,也感受着广大读者和国人的一个共同愿望:中日关系应当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应当让圣洁的樱花远离战火,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2019年11月26日于通成书屋
本文章来源于邳州银杏甲天下@明天以后。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