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淡漠 发表于 2024-5-17 07:08

民主教育:公民不是赚钱的工具,培养这三种能力至关重要!



文:舒生 读努斯鲍姆《功利教育批判》



玛莎·努斯鲍姆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被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英国《前景》杂志两次列入“世界百名杰出知识分子”榜单,因为提倡教育改革而享誉世界教育界。


努斯鲍姆一直是人文教育的倡导者,她极力反对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功利教育,反对“受过技术训练、却不懂得怎样批判权威的人”和“有用的、却毫无想象力的赚钱者”。她极力证明,放任人文学科萎缩,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在《功利教育批判——为什么民主需要人文教育》一书中,努斯鲍姆主张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批判思维能力,二是想象力,三是同情能力(即移情能力),这些能力对造就民主社会的公民至关重要。



苏格拉底式思维:批判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批判性思维正是要公民学会省察自身所处的世界。


一位官员说:“我们需要更多的焊接工,更少的哲学家。”这是典型的理科至上思维,极度轻视人文学科。但是努斯鲍姆指出,即使是为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商业繁荣,批判性思维也必不可少。


批判性思维可以造就有责任的公司文化。美国私募股权公司创建人之一大卫·鲁宾斯坦就很担心美国学生丧失“批判性思维”这一对于商业和人生成功极其宝贵的技能。大公司的主管们也深知,创造出一种允许出现批评之声的公司文化,一种兼具个体性和责任性的公司文化,十分重要。


美国宇航局、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出现的悲剧结局,全都源自一种应声虫文化。在这种文化里,权威和同伴的压力主宰一切,而批评之声从来都不清晰。如果少数异见者得到重视,这些悲剧或许都可以避免。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强国,其科技创新大大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而美国的科技创新的内核,则是批判性思维。


但在民主社会,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政治文化同样重要。人类往往倾向于服从权威和同伴的压力;为防止暴政,我们需要反抗这两种倾向,必须造就一种尊重个人异议的文化。心理学家阿希的从众实验发现,在他的那些受试者里,哪怕只有一个人站出来说真话,其他人也会跟随他。这个现象表明:一个批评的声音会带来重大的改变。


重视每一个人的发言权,也就促进了一种提倡责任的文化。一旦将自己的文化视为己任,人们就更有可能将自己的行为视为己任。反之,如果人们日益容忍自己被当作一台庞大机器上的零件,去完成国家当局的各种计划,那就无异于是“使心灵萎缩的慢性自杀”。


批判性教育就是要造就积极主动、有求知欲、有批判精神、懂得彼此尊重的民主公民。因此,应该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儿童拿起书本,却毫无求知渴望,毫无警醒之心,毫无质疑态度,这会造成一种可悲的普遍结果;这种对书本的可怜依赖削弱和损坏了思考和探询的活力。”美国教育家杜威发现这种顺从态度,不但对学生的人生极为不利,更是对民主的致命威胁。所以学生不能一味听讲,应始终做到:理解事物,思考事物,提出疑问。


这就要求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作者也认为,学生掌握逻辑知识很重要。社会中大量的诽谤和成见都起因于逻辑的谬误,找出逻辑谬误的能力,是批判性学习的目标之一。



培养有智慧的世界公民



我们已经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全球气候变暖,合理的贸易规则,劳工运动及确定合理的劳动标准,保护儿童等全球性问题,只有依靠多国商讨才能得到相对公平合理的解决。因此,今天的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培养有全球视野的公民,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如果教育停留在狭隘的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很可能会再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就是前车之鉴。而造成社会政治大灾难的一大原因,就是文化的失败。国家在政治上、思想上灌输“仇恨”教育,而不是相互理解和互利互惠,会扭曲正常的人性,最后个人和社会都会被反噬。


为了在我们这个世界生活得更好,我们需要“世界公民”的教育。这要求我们多去了解各国的历史、传统,了解其他人们的生活,需要将本国置于全球大背景下理解。这些教育应是具体丰富立体的,而不是简单的抽象理解。


这种教育要反对两种错误的做法,一是对外国历史故意简化,一是罔顾事实,用意识形态代替对真实历史的理解。


作者在书中特别提了两种培养世界公民的方法,对我们教育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多让学生参加“解决未来问题国际项目”。这鼓励多国合作,青少年在其中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对世界性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一是进行“模拟联合国”活动。在该活动中,青年学生扮演不同国家或其他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家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通过亲身经历熟悉联合国等多边议事机构的运作方式、基础国家关系与外交知识,并了解世界发生的大事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了解自身在未来可以发挥的作用。


培养世界公民的素质,不仅需要大量知识,还要求对历史证据的判断能力,说一种外语的能力,对世界重要国家、宗教、政治议题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的认识能力。这就进一步要求学生成为有批判力、有想象力、有同情心的民主公民,而这正是人文教育的旨归。



培养民主公民,

对学校教育的几点启示



1、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角度观察世界的能力,尤其是从那些常被视为弱势群体和低层次群体的角度。
2、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的软弱无助;软弱并不可耻,需要他人帮助并非没有男子气概;告诉儿童不要为自己的欠缺和不完备之处而羞耻,应将这些看做合作和互惠的契机。
3、培养学生真心关心他人(无论是身边人还是相隔很远的人)的能力。
4、告诉学生关于其他群体的(种族群体、宗教群体、性取向异常的群体以及残疾人)的真实状况,以消除针对那些人的成见和厌恶感。
5、将每一个儿童看做负责任的行为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6、大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大力培养发出异议之声的能力和勇气。对异己群体宽容,尊重他人选择。
7、重视艺术和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移情和共情的能力和素养。对诸如爱情、死亡、痛苦等人生重大主题具有深广理解。
8、以人为本,将他人视为与自身同等的主体对待,学会沟通、合作、协商,能换位思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主教育:公民不是赚钱的工具,培养这三种能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