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不要忘了给自己的大脑喂点精神食粮,以下36本中外书籍由人民日报推荐,适合零碎时间阅读。
Source:Google
1、《活着,就得有点滋味儿》
作者: 汪曾祺 / 汪朗
本书是汪曾祺和汪朗合著的散文集。内容分为三辑,辑一按地域论述美食,讲述各地美食的精髓和有趣的见闻。辑二论述口感独特的美食,借酸甜苦辣咸说尽人生百味。辑三论述美食文化、渊源,忆苦思甜,追古溯今,启发美食之外的思考。特别收录汪曾祺精美书画作品。精装四色印刷。汪氏父子隔空对话,娓娓道来生活中的微小却有趣的故事。
2、《俗世奇人》
作者: 冯骥才
《俗世奇人(修订版)》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3、《写在人生边上》
作者: 钱钟书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 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
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序》
4、《唐诗为镜照汗青》
作者: 鞠菟
读完这本书,就能将唐朝诗歌的全貌和脉络尽收眼底,了然于胸,如果你对唐诗和历史不感兴趣,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
本书从唐太宗开始,通过历史人物之间的亲属、朋友、同僚关系和有趣的故事串起唐朝的诗人,解读了很多著名诗人和他们最脍炙人口的作品,讲述了很多趣味盎然的典故,让读者对平时经常使用却不知来源的成语恍然大悟。从学龄儿童到成年人,从原本畏惧诗词、历史的人到文学、史学爱好者,都很容易从本书中找到兴趣点。
5、《雅舍谈吃》
作者: 梁实秋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欢吃,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
6、《我们仨》
作者: 杨绛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7、《历史的温度》
作者: 张玮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8、《门先生》
作者: 王烁
门先生是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小市民,他朴实真诚 、稍有点小心眼,不去争取什么可比较的东西。他挤地铁、逛公园、去买菜、温酒、吃蟹、骑共享单车、回老家过年、听朋友讨论房价、听父母唠叨前程、还不忘关心弱势群体……尽管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但安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9、《季羡林人生清话系列》
作者: 季羡林
本套书中,季羡林先生不仅回忆了他从小学6岁到二战时德国留学十年的艰辛求学过程,还缅怀了季羡林一生亲历的大师,如胡适先生的“飞走”,老舍先生的一沉,两眼上翻看天花板讲课的朱光潜,下逐客令的冰心,用牙不用剪刀咬麻绳的沈从文,老实巴交的巴金……在季羡林眼中他们不是名人,而是有着各自个性、脾气,和悲喜的平常人。此外,季羡林先生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他对于在历史面前的个人选择,良心与公义、责任与价值等的理解。
10、《生活的艺术》
作者: 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也是继《吾国与吾民》之后再获成功的又一英文作品。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11、《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 三毛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当属《撒哈拉的故事》,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12、《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作者: 祝勇
本书从十个侧面——入仕、求生、书法、绘画、文学、交友、文人集团、家庭、为政、岭南, 书写了苏东坡一生的生命经历。在作者笔下,苏东坡是属于人间的。他是石,是竹,也是尘,是土,是他《寒食帖》所写的“泥污燕支雪”。他的文学艺术,牵动着人世间最凡俗的欲念,同时又代表着中国文化最坚定的价值。苏东坡既是草根的,又是精英的。
在呈现苏东坡人生脉络和生命际遇的同时,作者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史联系起来,由苏东坡个体的人生去反观他所处的时代。不单是苏东坡的个人传记,更书写了整个宋代的精神文化风貌。
13、《纽约琐记》
作者: 陈丹青
这本书是陈丹青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他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和其它几本书相比,陈丹青说“这本书不越界、没脾气,聊聊纽约、谈谈艺术,自然显得雅,而久在域外,所谓生活积累比较厚,要论写作的闲静与专注,也确是这本书”。
14、《病隙碎笔》
作者: 史铁生
史铁生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探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已知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
15、《汪国真经典诗文》
作者: 汪国真
"回首过去的日子,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没有虚度光阴。我把这些爱好做成了事业。"三十年来,从诗歌到书法到绘画到音乐,汪国真先生一路风雨兼程。
16、《云雀叫了一整天》
作者: 木心
在法兰克福,木心写道,飞越大西洋,伦敦消失,法兰克福出现,机组人员没发任何表格,心里有点痒兮兮。登录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画廊主、餐馆老板、咖啡厅领班都一口流利英语。坐在枫树下的木头长凳上,喝微甜的苹果酒,将香香的腊肠送入口中……木心决意在此结束这部诗及俳句集,并题名为《云雀叫了一整天》。
17、《寻找家园》
作者: 高尔泰
他的文字是历史的真是回忆,更是对人性的深层揭示,对灵魂的深度挖掘。书中浓墨重彩刻画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人物,记录了很多真实的生活事件。
18、《人间草木》
作者: 汪曾祺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优秀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19、《世说新语》
作者: 【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所载人物和故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以要读通读懂《世说新语》,则必须首先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切忌以现代人的观念和常识,对魏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品评,否则在理解上就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20、《浮生六记》
作者: 沈复
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21、《夜航船》
作者: 张岱
《夜航船》不是高深莫测的古书,而是用浅白的文言讲说的四千多个文化段子,绝大多数是作为一个正常人,或者往雅处说,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知道的社科知识。极少量虽然可以说有荒诞不经的意味,但作为古人的情趣笑谈也尝不可以看看。
22、《此生未完成》
作者: 于娟
一位母亲、女儿和妻子的生命日记。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患乳腺癌后,写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23、《古今名人读书法》
作者: 张明仁
《古今名人读书法》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24、《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25、《毛姆读书随笔》
作者: 毛姆,译者: 刘文荣
毛姆的这些文章虽然内容严肃,但他却是用他擅长的闲谈笔调来写的。他文笔老练,简洁明快而又委婉动人,读来就如他坐在你对面侃侃而谈,时不时地还会说上一两句俏皮话,对你眨眨眼或者微微一笑,让你觉得仿佛在和一位长者促膝谈心。可惜的是,有些精妙之处很难能汉语译出,我虽尽了力,但仍不十分满意。好在毛姆的文章本身都很精彩,我想你读过之后肯定不会失望的。
——刘文荣
26、《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日】 村上春树
他以文字名满全球。他的“蓝调”令万千人神迷忧伤。文字是他的符号,“跑者蓝调”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27、《高难度对话:如何与挑剔的人愉快相处》
作者: 【美】 迈克·贝克特尔
书中指出,人际关系难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基本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一个人格独立的人,他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这就为健康人际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能独立的人不能自己承担负责,总是指望别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人际关系中的别扭和不愉快,大多由此而产生。
本书将人的需求总结为六种——安全、冒险、成长、接纳、关联、价值,并由此引出了帮我们处理沟通难题的六种工具和六项技能。
当我们掌握了合适的工具和技能,哪怕是面对艰难的对话,我们也可以远离内心的恐惧与挫败。
28、《438天:在死寂与鲨群的阴影下》
作者: 【美】 乔纳森·富兰克林
两个人,一条小船,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与变化多端、危机四伏的大洋腹地对抗的438天,9000多公里,迄今已知时间最长的海难漂流。
埋葬过伙伴,想过死,也曾与希望擦肩。这是一场足以摧毁人意志的历练,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到最后?当活着的唯一感受就是看不到头的煎熬,当生与死只相隔一层水面,是什么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一个普通人的惊人壮举,一次对人性本质与人类极限的漫长考验,一场真实灾难的好莱坞式结局。《438天》来自擅长求生类写作的一线记者与资深撰稿人乔纳森·富兰克林,经过对当事人、相关人员及洋流与生态专家长达一年的采访后写成。
29、《小王子》
作者: 【法】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30、《苏菲的世界》
作者: 【挪威】乔斯坦·贾德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31、《这里》
作者: 【美】理查德·麦奎尔
《这里》是一趟迷幻而华丽的时间旅行。它将镜头瞄准新泽西州的一间平凡客厅,在同一幅画面中穿越百万年,拼贴出“这里”在时间流转中的奇妙变化。于是,史前巨兽同未来的科技并存;1950年的故事同2015年的事情遥相呼应。展现出一小块空间在时间绵延中的无限可能。
32、《鲍勃·迪伦诗歌集》
作者: 【美】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不是为了歌唱永恒,而是叙说我们周遭发生的事物。他的作品之美就是最高的等级,改变了我们关于“诗歌是什么”以及“是个何为”的观念。
33、《一个广告人的自由》
作者: 【美】大卫·奥格威
在这本书中,奥格威坦诚地介绍他本人和奥美广告公司的宝贵经验,包括怎样经营广告公司、怎样争取客户、怎样维系客户,怎样当一个好客户,怎样撰写有效的文案、怎样制作上乘的电视广告等等。
34、《BBC科普三部曲》
作者: 【英】保尔·罗斯等
本系列图书分海洋、地球、生命三个主题,以科考探险经历为基础,有不同领域的专家队员,分别对自然现象、原理、生物生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探寻解读。
35、《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作者: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人类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创作。《人类群星闪耀时》内容: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
36、《非洲札记》
作者: 【美】 严歌苓
本书收录了严歌苓踏上文学之路以来所创作的散文作品,内容包括了作者初到美国学习文学创作的留学生活;与现任丈夫的相识相恋与结合,其中不乏波折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困惑,还意想不到地遭遇了美国“FBI监视下的婚姻”;随丈夫来到非洲,点滴心情记录了一场魅力无限的非洲之旅。此外,还收录了严歌苓文学道路上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心得与感悟,以及为他人作品写作的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