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社区网

  • 13805222271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160|回复: 0

法国教育:以哲学为灵魂,培养会思考的“全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6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一方面, 通过哲学唤醒儿童的理性运用,锻炼他们的思考和逻辑能力,让他们学会问题化、概念化和理性论证的哲学思考方式,从而获得自由主体的发展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


另一方面,启发儿童对社会和人类状况进行反思,通过社会化交流和思想的理性论证完成公民教育。






d1.jpg



法国儿童哲学教育概况
法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在中学阶段设置哲学课程的国家,这项教育法规可以追溯到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领导下的国民制宪会议制订了人人平等的教育标准,其中哲学作为当时“观念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成为12 岁以上男孩们的必修课


这个传统延续到现在,法国教育部规定高中最后一年哲学作为必修课,文科类学生每周上8 小时哲学课,经济科和理科学生每周分别上4 小时和3 小时哲学课,同时还规定了哲学课程要学习的概念和哲学家名单。


这一阶段哲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并提供基础性哲学文化认知”。



d2.jpg



本来被安排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哲学教育近年来呈现越来越往低年级扩展的趋势。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法国教育学家发现学生高考的哲学考试表现不好,于是开始考虑把哲学教育延伸到更早的教育阶段。


2011 年,法国教育部发布公告允许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高一、高二开设哲学课程,并要求哲学课程要与其他科学、文学和艺术类课程进行时间上的协调和内容上的融合。



d3.jpg

▲法国教育部规定的高中哲学教育大纲



比如,与数学课相结合,思考“机会和运气如何体现数学中的统计和概率”;

与法语文学课相结合, 思考“从17 世纪到今天的代表性戏剧文本如何体现读者和观众的趣味变迁”;

与艺术课相结合,思考“如何理解艺术实践与美的关系”。




d4.jpg




法国哲学教育还推广到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先由一些哲学培训师和学校取得课程项目合作的机会,之后渐渐得到学校管理人员的支持。


现在有越来越多人支持在法国Cycle3 阶段(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学生年龄段为9~12 岁)推广儿童哲学课程。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哲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方面, 通过哲学唤醒儿童的理性运用,锻炼他们的思考和逻辑能力,让他们学会问题化、概念化和理性论证的哲学思考方式,从而获得自由主体的发展和批判性判断的能力。


另一方面,启发儿童对社会和人类状况进行反思,通过社会化交流和思想的理性论证完成公民教育。



d5.jpg




例如,法国昂热的维克多雨果小学在开展的哲学课程中,讨论的话题包括:
“人是一种动物吗?”
“人为什么会害怕?”
“什么是美?”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


在关于“公平和不公平”的讨论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公平”的概念,有的学生认为“给班级里的每个人提供的东西一样多是公平”,也有人认为“做了好事或者犯了错的时候奖罚一致是公平”。



d6.jpg




这个时候教师会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思考:
“公平意味着完全一样吗?”
“如果在一个国家,法律要求所有人穿同样的衣服、住一样的房子、吃一样的食物和拥有同样多的假期和工作,这意味着完美的公平吗?”


之后,再通过一些案例、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代表公平的法律应该由谁来制订?”等带有公民教育性质的问题。


整体来看,法国儿童哲学教育遍布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群体;课外实践项目和工坊也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哲学式对话



d7.jpg




米歇尔? 托齐认为,哲学式的对话不同于日常对话,它是一种复杂的行为,需要预先假定参与对话者的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能力。


在儿童哲学教育中,哲学式对话是使得交流从简单到复杂的最主要通道


儿童说话的方式有其特点:非结构性、独特且个人化的表达,而且儿童在对话中很少受其他人干预,他们的思维技巧很简单—由信仰和感知总结成话语。


因此,当学生进入到旨在寻找“正确”答案的对话时,他们的交换是独白式的,他们形成交换观点的“研究社区”的目的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以一种螺旋上升的方式完善自己的观点。



d8.jpg

▲儿童绘画“好人与坏人”



尽管他们对话呈现出来的特征可能是批判性的,但这种批判性对话交流的本质是在尊重开放性和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基础上的互惠行为


哲学式对话在儿童哲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6~12 岁的儿童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来进行哲学学习


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思维的发展与语言发展紧密相连,人不需要具备复杂的语言能力就能进行思考


进一步说,语言不是思考的先决条件,但语言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思维的准确度


托齐甚至认为,“儿童从开始说话就开始了思考”“儿童与成人一样,具备思考的能力,也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艺术-唤醒儿童感知系统在哲学学习中的作用



d9.jpg




哲学需要抽象的思考,但是我们常常忘记了抽象思考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身体。


我们对世界的感官体验,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以及手触摸到的,是我们进行反思性思考的条件


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认为,“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所形成,特别是由我们的感觉运动系统所形成”。


也就是说,没有身体就没有思想



d10.jpg




艺术对身体和感知的唤醒有助于儿童哲学教育,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也早有体现。


海德格尔认为,哲学有两个开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形而上学哲学是第一端,从这端出发的哲学是“观看”,即“从表象出发、作为一种表象方式而得到烙印”,这种哲学方式受制于逻辑学;

从另一端出发的哲学是“
”,是存在者对存在的聆听。



d11.jpg



儿童哲学教育和认知神经科学,两个听起来似乎没有关联的学科,事实上它们具有共同的哲学起源—“我是谁”的哲学思考,也即人类想要了解自身的终极问题。


认知科学主要研究的对象包括“心智的功能与结构”,目前学界对心智的过程描述为“感知觉- 注意- 记忆- 情绪和动机- 思维和决策- 意识和自由意志”, 心智的起源包括基因与文化。


法国儿童哲学教育在艺术实践领域的创新性使用, 其逻辑起点正是海德格尔所指出的第二端哲学方式,又经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验证,而且这种创新实践未来的确也有可能助推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d12.jpg




比如在关于“什么是情绪” 的主题讨论中:

教师会
先让儿童听两段完全不一样的音乐,并邀请孩子们随着音乐舞动身体

然后通
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觉和情绪
最后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抽象思考:我们的感觉和情绪何时何地出现?身体和头脑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绘画的形式还被用于讨论“什么是艺术”这一主题,让儿童以即兴创作的方式绘制心目中的艺术,然后进行讨论:艺术是什么?艺术一定要美吗?我们一定要在艺术中表达某些讯息吗?


总之,哲学教育是贯穿于法国教育中的灵魂,它让法国孩子从小就开始思考自我,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成就个体丰厚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