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社区网

  • 13805222271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85|回复: 0

当今中国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深度好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3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们来谈谈教育。中国几千年来最成功的就是教育,古人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人最懂得教育,所以在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和族群,只有中国五千年长治久安,外国人研究的中国历史,对中国没有不佩服的,没有不尊敬的。

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族群,为什么能在几千年来得以维系和统一,能得到长治久安的局面,这为什么?教育,中国古代是把教育摆在第一位。“儒、道、佛”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维护这个世界社会安定和谐几千年。

而当今中国一个可怕的现象,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现在穷人家里竟然出现了富二代!贫富的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最后导致,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d1.jpg

现在穷人家的富二代实在太多了!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骄傲。这种心态会让身边的人对他有很大意见。人际交往上彻底失败。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能力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

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衣做饭、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毫无关系。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

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打扫战场的家长。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d2.jpg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自己的原因。有一位父亲在饭桌上对他的孩子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失败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他的孩子很早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自己的情商修炼。父亲身上失败的成因,在他的孩子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会离罗马一天比一天近。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最近看到太多穷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难,自尊心超强,做不得,说不得。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d3.jpg


附上一篇值得深思文章:一碗面,害了一个孩子,却惊醒全国无数父母!

一个奶奶经常带着放学的孙子到学校旁边的一家牛肉面店吃面才回家,他们经常点两碗面。每次吃面之前,奶奶总是将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孩子碗里,然后笑呵呵地看着囫囵吞枣的孙子大口大口地吃。

1

你没有把牛肉给我

这家面店没有服务员,面条一般是老板煮好后,客人自己来端的。这一天,奶奶来端面的时候,干脆拿起筷子,将自己碗里的所有牛肉都夹到另外一个碗里。然后才端着两碗面到孙子面前。店主看到这情形猛摇头,但没吭声。

奶奶微笑着让孙子吃,但孙子盯着奶奶的碗,皱了皱眉毛,“奶奶,你今天怎么没将牛肉给我?”奶奶说自己的牛肉已经在端来前全部夹给他了,但孙子不相信,在那里大叫:“你骗人!你肯定将牛肉偷偷藏起来了!”一边叫嚷一边用筷子往奶奶碗里掏,竟然将全部面条都掏在了桌子上!奶奶露出无奈的表情,一边说你真不听话,一边用筷子将桌面上的面夹回自己碗里。

2

我的面不卖给你

“那肯定是被你偷吃了!你怎么能这样?我不吃了,不吃了……”周围的食客都匪夷所思地看着这个小霸王。奶奶叹了一口气,“不吃会饿肚子的,那我再买一碗吧!”正要开口,店老板冷冷地说:“不好意思,我的面不卖给你们了!”奶奶无奈地坐回去,“我的牛肉已经给你了,我真的没偷吃!



这时生气的孩子愤怒得连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一伸手,竟将桌面上两碗面都打掉,气呼呼地走了,奶奶灰溜溜地跟在后面。周围的人投去谴责的目光,这孩子也太霸道了,这个奶奶怎么能这样溺爱孙子?没多久,孩子带来了一个男人,看样子,应该是孩子的爸爸,后面跟着的奶奶在抹泪。这个男人一进门径直找到了店主,说:“给我三碗面!”然后气呼呼地坐下。

d4.jpg

3

我买的面,我说了算

店主没吭声,给他们做了三碗面。三碗面一放下,男人将其中两碗面的牛肉全部夹到了孩子面前,“老板,过来!”当店主走近后,男人敲着桌子说:“我给钱买的面,我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我喜欢给我儿子吃就给我儿子吃,你看,我全部夹给了我儿子。现在我们还不想吃你的面了!”

说完,往碗里吐痰、吐口水!!然后甩下了100元,牵着孩子的手走了。店主生气得掉泪,说挣的好人的钱,受的坏人的气,当初拒绝卖第三碗面给婆孙,是希望能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想让老人知道那样溺爱孩子是不对的,没想到给自己招来侮辱,这个社会好人难做!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高分低能,重智轻德”其表现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

《弟子规》中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简言之:先做人,后做事。学会做人了,还有余力再学文化和知识。可是我们全部搞反了重视智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德育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家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身体力行无言之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小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这就是他们将来贫穷悲惨的根源。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学会面对,爱他就教他学会接受爱他就让他学会处理,爱他就教他学会承担,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爱他......



d5.jpg


附:中国式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

1、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

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d6.jpg

5、祈求央告: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j绝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中国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d7.jpg

这是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

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学会面对,爱他就教他学会接受,爱他就让他学会处理,爱他就教他学会承担,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